在7月22日的WTT美国大满贯女单决赛中,中国的乒乓球选手朱雨玲以4-2战胜年轻小将陈熠,首次夺得WTT大满贯女单冠军。近日,朱雨玲接受了《新京报》的访谈,分享了她从手术到新生活的一系列经历及心路历程。
谈及她在2020年因免疫系统问题而退赛后的心态变化,朱雨玲坦言,自己的身体早在2019年就已经出现不适,但当时并没有太在意。正当她期待着东京奥运会时,症状加重,最终咨询多个医院后确诊为4A级结节,建议她接受手术。虽然手术意味着与奥运梦的告别,但她坚信不能放弃后续的全运会。经过深思熟虑,她最终选择保守治疗,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治疗后,状况有了明显好转,重返训练场。她深刻体会到人生中的奋斗与拼搏,使她理解到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的含义。
朱雨玲也分享了她手术后的经历,她不仅回到家族公司工作,还开始了读博和在天津大学任教的生活。对于这一切,她满怀期待与兴奋:“手术让我重新开始,踏进一个崭新的世界,读书的机会是我一直渴望的。”在攻读博士的过程中,她首次面对全英文论文和答辩的挑战,虽感到基础薄弱,但勇于直面困难的运动员精神帮助了她。她说,向老师和同学请教,让她逐渐欣赏到学术研究的乐趣。
在谈到比赛的未来时,朱雨玲表露出内心的矛盾与期待:“参加比赛对我来说是快乐的,我会珍惜赛场、对手以及每一次的发球。”她强调,生活中不必设想太多,做好当下的每一天是最重要的。她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:既是大学老师,又是一名运动员,甚至还需面对博士论文的撰写。
“经过重重身份的洗礼,我的视野拓宽了。乒乓球在我心中占据的空间也因此变小,输赢对我来说显得并不那么重要。”这样的心态让她在赛场上表现得愈加出色。她还回忆了一次比赛前,她的学生鼓励她:“老师,如果你怕输,何必参加比赛呢?”这句话不仅激励了她,也体现了她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。
朱雨玲将自己对学生的感悟与经历分享,希望每个人在面对挑战时都能勇敢前行。她用苏轼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:不论高峰或低谷,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珍贵的缘分。无论未来她会走向何方,朱雨玲都将继续奋力前行,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。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