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媒体人杨芊在谈到CBA今夏的转会市场时,无意间揭开了中国篮球联赛的另一面。他指出,此次转会潮背后,隐藏着一个非常“现实”的因素——经济硬伤。由于近几年的经济放缓,一些民营俱乐部被迫在转会费的诱惑面前屈服,已经没有以前那种抵挡“金钱的诱惑”的底气了。
广州队的“断臂求生”策略,那可是众所周知的秘密。早在之前,这支球队就对祝铭震、李炎哲、陈盈骏等郭士强时代的明星球员下了逐客令,接着崔永熙与焦泊乔的离开也成了必然。看起来,好像广州队玩得是一种“卖掉核心再转型”的游戏,这招在欧洲足坛早已屡见不鲜,不乏像阿贾克斯和波尔图这样的高手在操作。
所以,广州队就这样成为了CBA的先锋,首次将这套成熟的“生存模式”带到了这片土地上。以往,人们总是在扭曲CBA俱乐部亏损的现实,认为俱乐部只能依赖母公司的经济输血来求生存,如今的广州队不仅打破了这一传统,甚至还在盈利方面做得相当不错,真是让人刮目相看。
然而,打着“自负盈亏”的旗号,是不是可以放心地认为广州队在为CBA输送人才呢?我在想,这样的做法到底是让CBA更成熟,还是在将联赛推向另一个疯狂的资本旋涡?个人认为,一个真正成熟的职业联赛,确实应该包容这样的球队出现,但前提是要确保这不是一场资本游戏的开端,否则到头来,CBA的未来难免会成为一场笑话。
推荐阅读